小说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辑(第7页)

从这天起一连几十天,每天下学后都捧着这本“可怜的人”看到图书馆关门。我完全浸沉在书中的世界里。看到芳汀就想起我一个去世的女亲戚,见一家邻居打骂寄养在他家的一个小姑娘,我就低声叫他“汤那提!”并把那小姑娘叫作“珂瑞忒”!我上学路上看到伪警察头目耀武扬威地抓人打人,认为这就是蛇威!从一些慈祥老人脸上又看见让。阿让的影子。尽管书上人的名字叫起来这么拗嘴,可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就像我身旁的中国人,事也是常从大人那里听到的中国事!啊,我这才知道西洋人和中国人的活法和想法竟有这么多相同之处。

小孩子不懂什么思想哲理、政治观念,看完这本书却加强了父母教导我的一个观念: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好人可爱坏人可耻!应该学做好人不做坏人。好人要像阿让这样慈悲、善良、充满爱心,只作耕耘不问收获,甘愿付出而不要回报。

当时中国正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残暴烧杀,民不聊生,共产***的八路军正在我家乡山东与日军打游击战。不久我从天津回到家乡,在人民抗日热情鼓舞下,12岁时就参加了抗日军队。我能迈出这人生重要的第一步,当然是受到爱国主义浪潮激励,受父母、老师长期教育的结果,但也不能排除雨果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雨果作品坚定了我做好人的决心,那个时代在中国做好人,就要敢于跟烧杀抢掠的侵略者勇敢战斗,这是帮助受苦受难者解脱困境的惟一办法!

我一边当兵一边自学。战争中只能读战友们带来的书和从战场上捡到的书。因为“悲惨世界”给我留下强烈印象,所以碰到雨果作品我都拿来一读。我就这样没有系统地、时间不连贯地陆陆续续读了一些雨果的作品,所以我谈不上有全面理解,更不敢说有什么研究。不过雨果的作品确实引我思考和感悟了两个问题:应该如何做人和如何做文。

如何做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有的人为获取财富而奔忙不息,有的人为升官掌权而用尽心机,有的人为出名趋潮作秀,有的人为争权夺势奔波争斗。维克多。雨果出身于上层社会,16岁就当选为户兹学院青年院士,23岁被授予骑士级荣誉勋位,44岁当选为法兰西研究院院长,位列贵族院议员、制宪议会议员。雨果若要争名夺利,坦白地说,他的起点比某些人高得多。退一步讲,他只要安分守己保住已得到的名利,在安逸的环境中写些消闲有趣的作品展示才能并聊以自娱,就可以安定舒适度过一生。但他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甩起长发投入到二月革命的战场上,披起议员肩带大步走进反对拿破仑的队伍……尽管由此换来的是执政者重金悬赏其头颅,遭到比利时、英国驱逐出境,流落到格济恩岛上苦度岁月。但他毫不后悔,一旦回国,他马上又投身保卫巴黎的战斗,用自己的稿费制成大炮来保卫这个世界名城!因为他把为人民解除苦难看得比个人自由更重要,他宣称:“我忠于自己良心许下的诺言,誓与自由一起流放到底,自由回国之日,才是我回国之时!”他认为“只要还有被压迫者、被剥削者、被欺负者,还有正义者在流血、弱小者在哭泣,公民们,良心就要保持武装。”他说:“人类如果没有这样的良心,生活将变得冰冷,历史将会更加残酷。”

更令我敬佩的是,雨果的眼光看到的不只是法兰西的被压迫者、被剥削者,不只是法国弱小者的眼泪。他那充满爱与善的目光还注视到了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不敢说雨果是对中国人民最早发出友好与同情之声的西方作家,但雨果在1861年11月25日写给巴特軌上尉的信确实是我听到的、最早来自西方的友谊之声。他责备了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罪行后,慷慨激昂地说:“感谢你给了我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

雨果为中国人民仗义直言,震动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化人的心!因此,102年前,中国革命文学先驱和导师鲁迅先生首次把雨果的文章译成中文在杂志上发表,绝非出于偶然!它证明不论在中国在法国,在东方在西方,只要是善良的人,有高尚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心灵都是相通的,不同语言和民族特点并不能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反而证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在最基本的善、恶、美、丑辨认标准上,有很多相通或相同之处。

确定了做人原则,对以写作为业的人来说,就要具体地落实在“如何做文”上。世界上舞文弄墨的人成千上万,写作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把写作只当作个人搏取名利的手段,也有人写作只是为“展示自己才能,宣泄个人感情”。各人有各人的自由,在这市场经济时代,只要不违法,就无可厚非。

但是,只有那些用写作为广大普通人、劳动者呼喊代言的作家成为写作群体的脊柱,这个世界才有希望。中国文化人有个优良的民族传统,讲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求自己的作品“寓教于乐”、“有益于世道人心”。我认为雨果在这一点上与中国文人的信念极相似。他勤奋一生,热情洋溢地为法兰西普通穷苦大众争取生存权而写作;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以自己的思想照耀人民前进的步伐,推动历史前进。雨果成功地用他的笔塑造了卞福汝主教、让阿让、马吕斯和芳汀等人物,而我们恰又从这些人物上看到了雨果本人圣洁的心灵。因为在这些人身上,形象地体现了雨果的良知、道义和社会责任感。雨果堪称他那个时代人道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的最佳代表,他体现了令人尊敬的法兰西民族精神!

200年过去了,雨果的许多理想在法兰西、在全世界有了不同程度的实现。这是令人感到安慰的一面,但是当我看到电视上阿富汗人民在战火中逃生的镜头,看到非洲瘦得皮包骨头、为领一杯粥食排长队的儿童,看到加沙、耶路撒冷倒在血泊中的人体,我们能说无愧于雨果前辈的期望吗?

作为雨果的后辈同行,我确实感到任重而道远。我想,继承雨果的遗志,用我们手中的笔继续完成他没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劳苦大众的生存权,为不同民族人民大众的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权而呼喊奋斗,这是对雨果的最好纪念!

漫步意大利

有些城市你虽然没到过,凭照片和文字介绍你可以想像出它的轮廓,威尼斯不行,它是无法想象的。它的美,它的奇特,它那历史与现在的交融感都无法想像。有人说苏州是“中国的威尼斯”,又听说贵州也有个“中国威尼斯”,还听说东南亚什么地方是“东方威尼斯”……真到威尼斯一瞧,发现按这些城市的模样去想像威尼斯,越想越离谱。威尼斯世界只有一个,别的城市有别的城市的长处,但绝不会是第二个威尼斯。

有个最根本的区别:别的水城(如苏州)是流水穿过房屋街道,而威尼斯则是街道房屋分隔了流水。别处是城中有水,威尼斯是水中建城。威尼斯的“陆地”是人们在4加多年的时间里,从山上运来几百万棵大木桩,砸入水下海底。在100多个随潮水涨落而出没的小岛上架起来的。它等于是架在木桩上的一个城市。人们习惯说威尼斯内有170多条河。其实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人们用建筑物把一片浅海分割成多条河道,再用400多座桥把它联络起来。”

飞机场建在另外一个岛上。下了飞机再乘船进威尼斯城,船一直开到旅馆门口。威尼斯全城看不见一辆汽车,这里也有“巴士”和“的士”,不过是标志灯按在船顶上。乘这类公共交通船不比走快。河道曲曲弯弯绕来绕去,走路过桥更直截了当。人们也不喜欢这些冒烟古咚的机动船,它的烟雾和噪音污染了这可爱的环境。大家更爱乘古老的,由船夫划动的“贡都拉”。它又瘦又长,两头高高翘起,据说是照古代教士的帽子造成的。船夫一边划船一边口里哼着小调,把船从两边大理石的亭台楼阁间摇过去,从三角梅,夹竹桃,凌霄花间摇过去,使你忘掉时光的流逝,地域的转移,仿佛置身古代,置身于神话的世界中。

我写日记,刚写上“我们住的旅馆在水边桥头”,我就把它抹了,因为这是句废话。威尼斯没有哪家旅馆不在水边桥头。意大利旅馆的名称不好记,窍门是要记住门口那座桥的名称,就会找到旅馆。不过你要把方向弄准,旅馆门外,左边是桥,右边也是桥,往前是桥,往后还是桥,街道只是桥与桥之间的联系线。商店开在路边,也开在桥上。

威尼斯是个闪光耀眼,五彩缤纷的大集市。意大利的珠宝世界出名,全欧洲的首饰有百分之八十出在这里;意大利的玻璃出名,当年欧洲各王宫的镜子,茶具等玻璃制品也大部来自这里;意大利的服装出名,至今还领导世界服装新潮流;意大利的皮鞋出名,从政治家到影星名模穿着它在世界各地乱转。威尼斯集中了这一切特色,目光所及到处都是珠宝,首饰、玻璃、水晶,时装,皮鞋,此外还有数不清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餐馆和咖啡厅——这里没有哪个餐厅没有一段古老的历史,人坐之前最好看看你的座椅,说不定那张椅子背后挂个牌就写有“福楼拜先生曾坐过此椅”,“拜仑先生曾在这桌旁写下他的诗篇”。

我们常到旅馆隔壁的一家餐馆用饭,那餐馆也有百多年历史。门面很小,进去后侍者领我们穿过店堂到了后院。后院很大,种满了花草,连四面墙上也爬满藤蔓植物。墙不高,并有窗口,探头一望窗外即是潺潺流水。院内绿阴遍地,花香扑鼻。喝着免费供应的矿泉水,我们向拉贝达请教应该吃什么。她说到威尼斯有两样东西必吃。一是海鲜,二是面条。这是马可波罗久居的城市。中国人说面条是他从中国带到意大利来的,意大利人说面条是他从意大利带到中国去的。不管是从哪儿带到哪儿的,反正面条把中意两国古老文化千丝万缕地联系到了一起。

我要了碗海鲜面条,才明白到尽管意大利面条的造型、味道和中国面条都相似,可吃法却有根本性的区别。这简直是对你用刀叉技术的一次考试。我自以为用刀叉已算熟练,此时方知连门还没人。意大利人吃面条也用刀叉,面条特别长,既不能切也不好叉,也不能端起盘往嘴里扒拉,这么难对付的东西还不能吃出声音来。我作了几次试验都不灵,只好偷眼观察人家怎么吃,只见美女拉贝达从从容容,先把这一团乱麻弄得有条有理,再用叉子挑住一头不停地转动,直到把它绕转成不拖尾巴,分布均匀的橄榄形,这才以优雅姿势,不动声色地送进嘴里去。我照样模仿,那面条却顽固的跟我作对,理也理不顺,卷也卷不起,面条没吃到嘴已累得满头是汗。扭头看看同伴,似乎只有宗福先稍够水平,其他人也尚在努力学习中。我想这技术还是回国后慢慢去练吧,决定打破成规,先把面条送进肚子里再讲文明礼貌风度。果然,思想一通,马到成功,很快我就把那盘面条弄进肚里去了,悠然的喝着葡萄酒欣赏朋友们艰苦奋斗。看看四外的客人,倒也没有谁对我的吃法摇头。

威尼斯的心脏是圣马可广场。我小时候在北京和天津的街头常碰到教会散发小册子,是圣经片断,我拿到过的一本就是“马可福音”,耶稣之外,马可是我知道的头一位基督教圣者。来到他传教和安息的地方,我不由得带着敬意。

这个广场三面都是宏大的古建筑物,这样它就被三面的圓柱走廊围成了一个封闭式广场。马可大教堂端坐在中央。它那玫瑰红大理石的高大圆柱,纯白大理石的钟楼和绿色的尖顶是那么的神圣庄严。门前两侧各有一个高人云霄的高塔,塔尖指向天堂。

这广场上落满了鸽子,以致看不清它的石板地面是什么颜色。只有一种东西比鸽子还多,那就是人!来自地球各个部位,操各种语言,穿各式服装,作各种表情的人,如云集,如潮涌,从各个小巷流进来,流进教堂,流进总督府,流进古代监狱,流进现代商场,流进快餐馆,流进咖啡座……他们甚至挤得鸽子都没地方落脚,只好落到人的肩头,人的臂弯,在人的手掌中嘬食玉米粒面包碴。

在广场四周,在人与鸽子两侧,整齐地堆放着许多许多长方形的木板铁架,像刚拆下的脚手架。王教授叫我猜这是些什么?我说:“是不是有团体照集体像时搭台用?”他摇摇头。他告诉我因为威尼斯是建在木桩上的城市,高出海平面有限,每当大潮出现,这广场是要漫上水来的。那时广场就成了湖,人们只好把整个广场都用木板架起来,让人们在木板上行走,使鸽子也有落脚的地方。那时来参观另有一番情趣。

在这人山人海中想要保持几个人不走散是不可能的。我们约好集合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就各自动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人群中游泳。

我先去了教堂,然后就进了教堂左侧的总督府。

这“总督府”的名称是当地的向导告诉我的。他是大学的中文研究生,临时出来挣点钱,中国话说得和我不满10岁的外甥女一样好。我那外甥女夜晚看见楼窗外灯火通明时就大声喊:“瞧,满灯!”春天看见树长叶草发芽会感叹地说:“好,通统绿。”这位向导朋友领我在教堂转了一圈则说:“得,咱们完了!”所以我对这总督府的译名总有点怀疑。

威尼斯在古代很长的时间内是个独立的公国,主持政务的最高权威是大公,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则称为公爵。这些名称似乎比总督两字更贴边。但也有人把这建筑物译为“元老院”,老前辈刘白羽则干脆称它为故宫。不管叫什么吧,总之是古代威尼斯最高政府所在地。

要想认识威尼斯。哪怕是初步的了解,不看看这儿不成。这等于是威尼斯的一本立体的简史。

它的门口立着两尊神。一边是海神,一边是战神。这就形象的描述出威尼斯当年发达的基础:它是靠着海洋和战争发达起来的。它的战船在海上曾力压群雄,打退多少次入侵和掠夺,争取到特有的荣誉,在好些年间所有海上的战船看到挂“圣马可狮旗”的威尼斯战船都要致敬!它的商船把意大利的商品撒向世界又运回世界各地的珍奇土产,使它成了世界最早的海港和商埠,成为贸易王国。莎士比亚最出名的喜剧之一就是《威尼斯商人》。那剧中人的生意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他有一艘船开到特里坡得斯,另外一艘开到西印度群岛,他的第三艘船在墨西哥,第四艘到英国去了,此外还有遍布在海外各国的买卖……”

总督府门口这两尊神像如同一段序言,把你引进它的正文中去。我们掀开了它的第一页——走进了大门。

迎门正面是光彩夺目的楼梯。楼梯的栏杆上雪白大理石浮雕雕的不是天使,不是花草,是一个个美人鱼。顺着美人鱼的行列登上二层。三层,进了一个大厅又进一个大厅,每座大厅的穹顶和四壁都被出神入化的壁画所填满。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威尼斯”画派诞生地,色调明快,韵味清新,画的多是人间的英雄美女,威尼斯的文治武功。厅里家具饰物,集中表现了威尼斯金属镂刻、珠宝镶嵌等工匠的才能。这里展出了不少古代武器,每一件武器也是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同时还展出了他们在商战和海战两方面的战绩。这时有战争中缴获的敌人战舰上的舰旗,海盗船上的桅灯,也有从各地运来的奇珍异宝。我记不清进了几个厅,上过几层楼,但记得最后看到的那间是公爵、或总督、或元老们进行会议和审判的大厅。巨大的壁画之间排列着镶金嵌银的座椅。在一把座椅后也有幅巨画,画后却是个暗门。向导领我们从那暗门进去,下了几层黑暗暗的石阶竟转到一座过街楼上。经向导指点,我们从过街楼两侧的窗中向外一望,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长河,才看出这竟是座封闭的石桥。

向导告诉我,在古代威尼斯公国,抓到犯人都是先送到对面的地下监狱中关押,在开审的日子通过这座桥和暗道送到大厅中审判,判定罪刑后再通过这条桥送进监狱。大概是拜仑到这里参观后,在一首诗中说他几乎能听到犯人经过这桥上时的叹息声,从此人们就称它为“叹息桥”。

我不是犯人,但也禁不住叹息数声穿过了石桥。

跨过河就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这里没有五色缤纷的画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修,只有又厚又暗的石壁,又窄又陡的石阶。下到底层是一间间互相隔离的牢房。我进到一间牢房中去细看,牢房的石墙上和送饭用的洞口,有不少古代犯人刻画的诗句和浮雕画。有一处深深的刻画着一颗心,还有一处刻画着海鸟。遥想当年这些犯人身边是决不准许有铁制器物的,他们用什么小小的工具,用了多少年才刻下这生命遗痕呢?

这一切似乎是过去了,但过去得并不久。二次大战中纳粹分子最后还使用过这监狱。

我又看过左方的一个博物馆,登了高塔,在福楼拜喝过咖啡的地方喝了咖啡,两腿恢复些力气了,这才到预定会合地点:总督府西侧的小广场。

这个广场临海,回头向西看可以把总督府,教堂和半个大广场全收眼下。这是我们最常见的威尼斯的风景照片的画面。以前我总不明白为什么拍圣马可教堂和总督府的照片都是侧景,很少见从正面照的。到了这里才知道总督府在正面是照不成的。它门前的街道很窄,站到街对面的墙根也照不全它的大门。大教堂门前的广场尽管够深远,可是它两则都被圆柱走廊围着,横向里也拍不上大教堂的正面全景。只有站在海边从它们的左侧拍才能拍到整个总督府的全貌和大教堂正面全景。

小广场有个很大的石牌坊。像个小型的凯旋门,上边有两组雕塑。这组雕塑曾被拿破仑掠走,在法国陈列了许多年。前些年才从法国讨回来重新安装到原来的地方。

过了石牌坊就是海边了,海边停着成千上百的贡都拉招揽游客。到威尼斯没人不乘一下贡都拉。只有乘上它在小小的河巷中穿行才能领略威尼斯的真面目。

我在漫威扮演DC英雄  敛月芳菲  乱世小镖师  修真万象轮  聊斋:狐妖夫人为我护道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那时星辰恋流年  快穿黑化的反派赶紧扔  医毒双绝拽妃飒翻天  剑起长安  太阳雨下  艾泽拉斯无双割草  不如比天高  团宠五岁半: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垃圾人生!我直接无限重开  典藏华夏:直播对话古今  我,何时成了修真界天灾?  都市:我的器官能自己强化  精灵:我是坂木养子  致命黛丽  

热门小说推荐
异世种田:我走在天灾前面

异世种田:我走在天灾前面

关于异世种田我走在天灾前面年仅10岁的文希,被系统安排去平行世界拯救女主,30年后任务完成,返回蓝星,直接死亡。系统告诉她蓝星已经毁灭,把她传送到绿星了。坑货系统却自己走了,什么都没给她留。文希没办法,她想好好活着,领用领地轰轰烈烈的开始她的种田生活。文希已经接受事实,开开心心的做领主,坑货系统却回来了。共同面对绿星的多灾多难,而文希每一次,都能在灾难降临在她身上之前,提前知晓避开或拿到解药。只不过,为什么她的领地,那么吸引变异动物,文希觊觎它们身上美味的肉,看着都留口水。可她打不过啊危险绿星,文希努力生活。...

顶级气运,悄悄修炼千年

顶级气运,悄悄修炼千年

转世来到修仙世界,韩绝发现自己带着游戏属性,竟然可以摇骰子刷新灵根资质与先天气运。于是乎,他花了十一年摇先天气运。绝世无双仙姿,魅力顶级天命剑痴剑道资质顶级,剑道悟性顶级身法绝尘身法资质顶级仙帝后裔获得一部绝世修仙功法一千块上品灵石韩绝为了长生,决定悄悄修炼,不出风头。千年后,修真界一代换...

苏小姐,你的未婚夫又惹事了

苏小姐,你的未婚夫又惹事了

林墨轩本以为自己就这样平淡的过完这一生,可没想到有一天中午接到个电话,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五个姐姐争着宠,就连未婚妻也宠着他,不听话四个姐姐和未婚妻也挨个来收拾他。大姐弟弟不听话?是不是想被收拾了?二姐和你说过多少遍了,不准带你五姐到处跑!三姐好啊原来你就是那个隐退的黑客榜第一的墨,原来还骂过我,找打...

帝天传

帝天传

仙院的实际掌事者,叫古铜,据说是那位连神都忌惮的男人的弟子。还有一条恶龙,一脸贱样,猥琐至极,专门欺负仙院学生!还有一块又臭又硬的石头和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小女孩人族重获新生,新的一代修士占据这片世界。曾经的神战,成了禁忌,直到最后彻底泯灭于世间,史书中找不出只纸片语。世界再次轮回。如今的时代,人们称作新世纪!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