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金瓶梅这本书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那便是孟玉楼的改嫁。孟玉楼先后改嫁了两次。第一次是由南门外贩布的杨家,改嫁西门庆,第二次是由西门庆家,改嫁本县知县的儿子李衙内。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是由一位叫薛嫂的媒人撮合而成。薛嫂,是位经常在西门庆家里走动的媒婆。不做媒时,便卖些翠花首饰之类为生。跟西门庆比较熟惯,所以对西门庆家里的情况熟得很。她见西门庆时是这样说的:“……她男子汉去贩布,死在外边。她守寡了一年多,身边又没子女,只有一个小叔儿,才十岁。青春年少,守她什么!有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
照此来看,孟玉楼的男人是意外死亡。西门庆跟孟玉楼第一次会面时,两个曾互相问到年龄,孟玉楼自言是三十岁,西门庆自言是二十八岁。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女子嫁人,通常都是十三四岁。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34年,专门发布诏书,规定男年龄十五、女年龄十三岁以上,就须婚嫁。宋代也延用这一规定。当然,比十三四岁大些出嫁的,也有,但相对比较少,通常也不过十六七岁。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孟玉楼的丈夫是在跟孟玉楼结婚十几年之后死的。那么,他们为什么结婚这么长时间都一直没有子女呢?显然,这一点极不正常。是孟玉楼丈夫的问题?还是孟玉楼自己的问题?不得而知。不过,孟玉楼嫁了西门庆之后,也没有怀胎生子,再改嫁李衙内时,年龄是三十七岁,两人好的如胶似漆,但也一直没有怀孕生子。在书第九十一回,薛嫂跟陶妈妈拿了孟玉楼的生辰八字,请路边一位算命先生测算时,那先生说孟玉楼“直到四十一岁才有一子送老。”如此看来,她这辈子也就只有这么一子。至于后来果然生没生这一子?书中没有再作交代。但这件事说明,有关孟玉楼生产的问题,没有出在孟玉楼的身体上,而是出在她的“命”上。这命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她真有如此之命,而是作者给她安排了这样的命。
作者为什么安排孟玉楼到四十一岁才生子呢?仔细想想,便能明白,无非两个原因。其一,这多半儿是为了前面情节的需要,是为了她的这两次改嫁,能够做到无牵无挂;这样,她的两次改嫁,便能够合理、合法,不受诟病。其二,是为了诠释作者提出的,不作恶,便有福报的思想;孟玉楼在“酒、色、财、气”,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不贪,理智,才能有这样的福报。这便是作者著书的用心之处。
孟玉楼第一次改嫁,除了没有子女牵挂,青春年少,这两件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便是“她家一个嫡亲姑娘,要主张着她嫁人。”这位杨姑娘为什么要主张着孟玉楼嫁人呢?按薛嫂对西门庆的说法是这样的:“这婆子守寡三四十年,男花女花都无,只靠侄男侄女养活。这婆子爱的是钱财,明知侄儿媳妇有东西,随问什么人家她也不管,只指望要几两银子。大官人家里有的是那嚣缎子,拿一段,买上一担礼物,明日亲去见她,再许她几两银子,一拳打倒她。随问旁边有人说话,这婆子一力张主,谁敢怎的!”这位杨姑娘,显然是杨家最年长者,代表着家族势力,她的权威性,是受当时法律保护的,这种情况下,她就可以代表杨家的主事人出面。另外,她敢主张孟玉楼这位侄儿媳妇出嫁,说明当时年轻寡妇改嫁,也是受法律允许和保护的。否则,她不会这么理直气壮的兜揽这件事情。当然,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改嫁,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得到钱财。这一点,是她从自己生存的需要出发,考虑的。她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只靠侄儿侄女养活,如今侄儿死了,自己再伸手向跟自己情况相似的,也是守寡的侄儿媳妇儿孟玉楼要钱养活自己,显然很不现实,她不仅张不开嘴,也伸不出手。纵使能张开嘴,也伸出手,恐怕也要被亲戚、邻居耻笑。所以,从现实考虑,她只有主张着孟玉楼改嫁,才能从中以家长的身份得到一份礼金,以解决自己在养老问题上的窘境。这是由当时残酷的现实造成的!前文中,在讲到潘金莲的故事时,也曾提到,潘金莲父亲早逝,由于家里生活困难,为了生活,潘妈妈在潘金莲九岁的时候,便把她卖到王招宣府去当婢女,后来,在潘金莲十五岁时,王招宣死了,潘妈妈又去把潘金莲争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张大户。卖儿卖女,本就是无奈之举!潘金莲先后被潘妈妈卖了两次,都是潘妈妈为生活所迫的举措。可能正是如此,之后,我们会看到,潘金莲在西门庆家里得势以后,对潘妈妈的到来,一向都表现的没有热情,甚至有些寡淡。
另外,这位杨姑娘竭力主张孟玉楼嫁人,有没有同情孟玉楼处境的意思?书里没有明说。因为金瓶梅这本书,重点是从人对“酒、色、财、气”,这四样的贪欲所造成的危害,来警示世人。所以,其他方面,通常表现的并不明显。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杨姑娘年轻丧夫,守了大半辈子寡,没有生活来源,肯定对寡妇生活的艰辛深有体会。当初,她自己没改嫁,不知是因为羞于改嫁,还是为了尊从封建礼教,或者是因为容貌差,没机会改嫁;总之,守寡的生活,她定是深有体会,到老年,对改嫁便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因此,才主张孟玉楼改嫁。正如孟玉楼出嫁前一天,要把自己的东西往西门庆家抬时,张四带人拦阻,杨姑娘出来说的:“……她身边又无出,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叫她嫁人做什么?”这话显然是公理,立刻得到众街邻的高声回应:“姑娘见得有理!”可见,孟玉楼这种处境,这种改嫁,在当时,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事情。所以,孟玉楼改嫁的理直气壮,名正言顺。
以上,便是孟玉楼改嫁西门庆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当时的大环境是支持改嫁的。所以,孟玉楼的丈夫死了一年后,孟玉楼便动了改嫁的心思,并赋予行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孟玉楼是个非常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在孟玉楼改嫁时,媒人给她介绍了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庆。一个是大街坊儿子尚举人为继室。按张四的说法,这尚举人:“是诗礼人家,又有庄田地土,颇过得日子,……”又说西门庆:“他家见有正头娘子,乃是吴千户家女儿,……况他房里又有三四个老婆……”
两者比较,西门庆是个大财主,有钱人。而尚举人,不仅有钱,还是官二代。条件似乎是尚举人略胜一筹。再看家里的情况,孟玉楼嫁到西门庆家,是个妾,因为有吴月娘这个正头娘子。而嫁给尚举人,则为继室,也就是正妻。跟吴月娘的情况一样。另外,西门庆虽靠钱,能把持官府,但尚举人的父亲本就是官府中人,而且尚举人,已经是个举人,离做官也就一步之遥,说不定哪天便做官了。还有,举人,都是饱学之士,读书人。而西门庆,是一个没多少文化的混混。可,奇怪的很,孟玉楼偏偏就愿意嫁给西门庆,不愿意嫁给尚举人。这貌似就是缘分吧!
其实,我们仔细阅读,便会发现,孟玉楼之所以一心一意要改嫁西门庆,并非别的,而是看上了西门庆的容貌,和他一个当面的许诺。且看西门庆第一次被薛嫂带着去见孟玉楼时,书中是这样写的:“西门庆开言说:‘小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未知尊意如何?’那妇人偷眼看西门庆,见他人物风流,心下已十分中意,……”待问了年龄,喝了茶,西门庆便把插定拿来放下,孟玉楼也不阻拦,薛嫂乘机让西门庆说了迎娶的日子。孟玉楼便说:“既然如此,奴明日就使人对姑娘说去。”待薛嫂说西门庆已经见过杨姑娘,杨姑娘很乐意,孟玉楼马上又说:“既是姑娘恁般说,又好了。”
所以,照此看来,孟玉楼找对象,不看财,不看势,只看容貌。可见,也是个“帅哥控”。这便是贪“色”。因为贪“色”,迷了眼睛,蒙了心,结果错嫁了西门庆。这一点,作者也是在强调“色”欲对人的危害。孟玉楼有贪“色”的心性,在后面第二次改嫁时,也有证明。那便是她跟李衙内也是一见钟情。第九十一回,孟玉楼听说李衙内找人来提亲,便有这样的文字:“那日郊外,孟玉楼看见衙内生的一表人物,风流博浪,两家年甲多相仿佛,又会走马拈弓弄箭,彼此两情四目都有意,已在不言之表。但未知有妻子无妻子,口中不言,心内暗度:……”可见,这一回,孟玉楼还是见貌起意。
然后,就是孟玉楼轻信了西门庆亲口对她的那个许诺:“妻亡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这句话,便是许诺,要娶孟玉楼回家做正妻,并管理家事。孟玉楼得了这个承诺,又见西门庆貌似潘安,便色迷心窍,不听张四的劝阻,执意嫁给了西门庆。结果到了西门庆家里才发现,事情果如张四所言,上面除了有一个正头娘子吴千户女儿,还有一个李娇儿做二房,只把她安排为第三房。而且家里的事务也由吴月娘管理,进出财物,也是李娇儿负责。说到感情,那西门庆更是一年也进不了她屋子几回。所以,孟玉楼便感觉自己是被西门庆骗进门的,因此也时时跟西门庆提起,表达不满。但又无奈。只好忍气吞声的委屈着过下去。
有了这一次被骗的前车之鉴,孟玉楼再次改嫁李衙内时,便清醒了许多,虽然同样迷恋李衙内的容貌,但对李衙内家里的实际情况,却是问的一丝不苟。且看陶妈妈来说媒时,孟玉楼的发问:
“玉楼笑道:‘妈妈休得乱说。且说你衙内今年多大年纪?原娶过妻小没有?房中有人也无?姓甚名谁?有官身无官身?从实说来,休要捣谎。”陶妈妈道:“……”玉楼道:’你衙内有儿女没有?原籍那里人氏?诚恐一时任满,千山万水带去,奴亲都在此处,莫不也要同他去?”陶妈妈道:“……”这孟玉楼被陶妈妈一席话,说得千肯万肯,一面唤兰香放桌儿,看茶食点心与保山吃。因说:‘保山,你休怪我叮咛盘问。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陶妈妈道:“好奶奶,只要一个比一个。清自清,浑自浑,好的带累了歹的。小媳妇并不捣谎,只依本分做媒。奶奶若肯了,写个婚帖儿与我,好回小老爹话去。”玉楼取了一条大红段子,使玳安交铺子里傅伙计写了生时八字。”
看这一连串的发问,打听的多么详细。可见,孟玉楼是吃一堑长一智了。不过,这一次,她虽问的多了一些,结果还是听那陶妈妈一面之词,便答应下来。这一智,让人感觉长得并不大。所以,还是有再次被哄骗改嫁的嫌疑!事实也正是如此。比如,陶妈妈说:“没有大娘子二年光景,房内止有一个从嫁使女答应,又不出众。”结果,孟玉楼嫁过去才发现,这个使女早跟李衙内通了房,而且并不省心,每天在家闹腾,也颇叫她烦恼。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原因,还是得骂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把妇女约束在家中,不得出门,上哪打听那么多信息去。所以,事情的真相,往往就在媒婆们的那一张嘴上。受哄骗者自然不在少数。所以,孟玉楼对陶妈妈所说的这一句:“保山,你休怪我叮咛盘问。你这媒人们说谎的极多,奴也吃人哄怕了。”读来,实在叫人泪目!
孟玉楼在西门庆家里从三十岁,一直熬到三十七岁,再次改嫁,整整七年多的时光,就这么流逝了。所以,在嫁人这件事情上,孟玉楼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绝对不能草率!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这样,才不至于将来后悔莫及!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被对方的容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不要被对方的花言巧语蒙蔽了自己的心灵!
总之,在孟玉楼改嫁西门庆这件事情上,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很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思考。对我们认为自己和他人,以及我们的人生,有非常大的警醒作用。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我真的是来退婚的啊 千面公主她又妖又飒 我真没有大气运 我,魔教教主,开局镇压圣女 重生之小资生活 寒剑之心 我的魔教圣女大人 从叶问开始的诸天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禁区守墓人 绝世唐门之我成为了萧萧 穿越诸天,我的初始技能完全随机 KPL:我收集怒气就变强 我的分身是鬼差 将军夫人你莫走 我的火种战舰 我在都市做判官 心梦无声 行走在美综世界的王者 琴箫鸣
关于剑修的第三千个春天蓝星上的四大文明又一次结束了战争。在这个崭新的和平年代,你甚至可以在青州街上看到西大陆魔法师骑着赛斯坦代步车逛超市。在战争中失去了无数亲朋好友的吴尘百无聊赖的生活在这个令他反感的世道中。然而就在昨天,他仿佛又再次看到了他的未来那是剑修的未来亦是整个东煌修真界的未来吧?...
不舔狗不洗白多女主日更八千,弹射起步,量大管饱,绝对爽文战争刚刚落幕,女帝连发十二道金令,催促陆成回京,却不是为了赏赐他,而是要夺他军权,卸他帅位!看着自己一手扶持登基的女帝翻脸不认人的样子,陆成笑了,让你当皇帝,结果你登基第一剑,砍在了老子身上?!那我不装了,百万大军,南下擒龙!等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刻,看着奴颜婢膝的女帝陛下哭求原谅,甚至自荐枕席,陆成一脸厌恶的将她推开了当初辅佐你不认,现在你哭有啥用?陆成我真的只想当一个逍遥王爷,你什么要逼我当皇帝呢?...
关于长生者仙是开始,还是结束?他拥有逆天神通,却只想做一任侠,不管凡世还是仙界,他只想潇洒一把。奈何,命运却总牢牢地扯住他...
作为一个与游戏中的丹恒角色同名同姓的人,每次都被朋友开玩笑让他记住游戏剧情,说不定哪天穿到丹恒身上。他真穿了。好消息穿成了持明。坏消息穿成了丹恒的前世丹枫。甚至还是个蛋!丹恒单方面地把丹枫这个名字换成他熟悉的丹恒,奈何现在是一颗龙蛋,什么也干不了,他在蛋里面过完了整个仙舟联盟和云上五骁的历史。好好好,现在的他,义不容辞,要振兴龙尊之权,并且从根源上杜绝饮月之乱,然后天下无敌。哦,他现在拥有完整的龙尊之力,已经天下无敌了,那还忙个什么,当场躺平!之后面对教导龙尊的龙师,龙师吃饭他转桌,龙师上课他睡觉。龙师龙尊应该带领持明开辟未来,摆脱无法繁衍的命运!丹恒有这个能力,都可以直接原地飞升当星神了,至于还在仙舟「罗浮」?龙师坏了,这一代龙尊是不是转世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说又说不过,打也打不过,龙师气得在现任龙尊后面每天苦口婆心地求他管管。丹恒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压根就不想管。ps第一卷待修,第一卷待修,第一卷待修,主角身份涉及剧透,丹枫魂兮归来。pss文章应该有点长,会从持明龙师写到云上五骁写到列车组来到仙舟罗浮。魔蝎小说...
完辣!我突然死辣!完辣!我被神仙绑走做苦力辣!完辣!我变成狗(蚊子蜘蛛大鹅)辣!完辣!我被我的半神监督盯上辣!监督147所以,现在可以亲亲我了吗?李苟苟亲只能亲亲哦完辣!他居然骗我!上当辣!李苟苟以亡者身份开始给神仙打工,他不傻,这一切不过是有人设局,请君入瓮。缺失的记忆,被封锁的情感,死去的朋...
复仇虐渣打脸医毒双绝青梅竹马爽文女强前世云久熙眼盲心瞎前半生为渣男前男友养私生子,后半生在渣男榨干她的所以价值后,被他的白月光陷害,名声尽毁,坐了20年牢,最后连累姑姑一家全部为她陪葬。重生回来,渣男私生子想借她手进宋家门?做梦过去吧。渣男白月光想再一次踩着她上位?那她就送她一程。黎氏中医95代传人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