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97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第1页)

蹇卦六爻也讲述了宋太祖艰难治宋中道崩殂,宋太宗无力收复失地的历史故事。

初六:往蹇,来誉。

向前进艰难,返回来得到赞誉。

这个爻辞,其实可以视作潜龙勿用的同义词。既然向前走局势艰难,不如退回来提升自己,同时静待时机。

在宋太祖赵匡胤看来,刚刚建立的宋朝内忧外患,就像建造在流水上的沙塔一样随时可能垮掉。他忧心忡忡地对宰相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啊,总感觉卧床以外都是别人的地盘。”

站在宋太祖的角度,这种感觉极其真实而强烈,绝对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朝中百官不可靠。他们以前都是北周的官,未必会真心服他这个新皇帝。所以他一直很敬重范质、王溥等前朝重臣,仍以他们为宰相统领百官。

各地的边军也不可靠。他们以前都是北周的军队,现在未必服从他的节制。如今天下割据势力林立,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发动叛乱,这让赵匡胤觉得只有拥立他登基为帝的这支部队才勉强值得信赖。

但这支部队也未必可靠。他们既然能拥立他赵匡胤登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又拥立另外一个人登基为帝。

京城中的人都不值得信赖,放眼天下则更是四方皆敌。

江南有南唐、后蜀、南汉、吴越诸国,西北有吐蕃、吐谷浑和南诏,北方有北汉和辽国,宋太祖的这个大宋朝被团团包围。

实际上,放眼天下,安保等级最高的人是皇帝,安全感最低的人也是皇帝。他既要操心自己的权力,更要担心自己的小命。所以,看似无限尊荣的皇帝其实很没有自由。吃饭没有自由,先要别人试吃才敢吃。出门没有自由,前呼后拥都由禁军守护着,绝对没有机会跑到小巷口吃个可口的路边摊。

禁军前前后后守护着就有安全感了吗?

恐怕未必。一些疑心病极重的帝王甚至看谁都不怀好意,谁知道这些禁卫军们会不会偷偷捅他一刀子呢?

宋太祖应该不会有这样的忧虑。他登基以后经常微服出巡,怕死的皇帝是万万不敢这么做的。

但宋太祖不怕,不代表臣子们不担心啊。他们劝谏宋太祖要为自己的人身安全着想,不要随便出去晃悠,但宋太祖不在意,豪气地回答说:如果真有天命之子,随他怎么样来。

宋太祖有这样的底气,除了自己心胸豁达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也是一代武林大宗师。他根据士兵们在战场上厮杀的格斗经验,创造出三十二路太祖长拳,成为大开大合的武功招式。在中国,以太祖长拳命名的拳系流派数不胜数,甚至有武林门派以赵门自居。

光凭这一手太祖长拳,他打十个未必打得过,等闲三四个人可能近不了身。

相比个人生命安全,赵匡胤更操心的,是如何稳固皇权。于是在一个风雪之夜,宋太祖冒雪登门,走进宰相赵普的家中。君臣二人燃炭烧肉,把酒纵论天下事。这一次他们的主题是攻略北汉。

赵普建议攻略天下,宜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

北汉占据太原,位居大宋西、北方向,可以为宋朝阻挡契丹人、党项人和吐蕃人的侵扰。所以先搁置北汉问题,先掉头收复江东、川蜀的割据势力,稳定大后方以后再谋北伐。

从大战略上看,赵普的建议显然切合实际,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当周围强敌环伺,国内大局未定之时,冒然出兵征伐肯定风险极大,不如退而强化内政,巩固后方,再徐徐图之。

实际上,赵普之于赵匡胤,恰似萧何之于刘邦,长孙无忌之于李世民。他为宋朝统治者出谋划策,助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有力巩固了赵宋统治。

赵普(922年-992年8月)是幽州蓟县(今北京)人,他青少年时代并没有读过多少书,却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典故。

相传宋太宗即位后,曾随口询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说:“为臣所知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治理天下太平。”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颇为可疑。因为《宋史·赵普传》中压根没有这件事,其中涉及《论语》的记叙仅仅是说赵普“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意思是说:赵普出身小吏,学问稀松平常。宋太祖劝他要读点书,赵普于是闭门苦读,手不释卷,第二天处理朝政时迅速果决。他死后,家人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只有《论语》二十篇。

而传说的亲历者,宋太宗赵光义亲自为赵普撰写的《赵普神道碑》中,竟然也没有提及这件事。

此说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林駧(dong)的人。当时南宋理学家朱熹刚刚死去以后,林駧撰写了一本《古今源流至论》,在卷八《儒吏》中提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说法与《宋史赵普传》差相仿佛,又略有不同。大意是说:赵普所学,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物。与此同时,他在这句话下面加了一个小注:“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这个小注给了人们发挥的空间。

与林駧同时代的儒学家罗大经,创作了一本文言小说《鹤林玉露》,书中录入这么一个故事。杜甫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大概是把《论语》当作儿童的启蒙读物。赵普当宰相的时候,有人说他是山东人,所读的书不过一本《论语》。宋太宗曾就此事询问赵普,他坦然承认说:“臣平生所知,确实不出论语。以前我以半本辅佐太祖定天下,现在打算再以另一半辅佐陛下致太平。”

意思已经是这么个意思,但第一次出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七字原文的,是元杂剧作家高文秀所着曲文《好酒遇上皇》:“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是一个戏曲桥段,当不得真。而且就算当真,这出戏分明是嘲讽老儒生的精神胜利法,而非赞美赵普治国有方。

在元朝,儒生地位低下。据南宋遗民郑思肖回忆,元代统治者把人分成十等,其中读书人被列为第九等,仅在位居末等的乞丐之上,即所谓“九儒十丐”。有段时间,我们称呼知识分子为“臭老九”,就是从这里来。在元朝,儒生们朝不保夕,何谈治理天下?

但明清以后,这句话意外得到了读书人的欢迎,他们将其移花接木到赵普身上,倒也不显得突兀。赵普虽然读书少,但他为人刚毅果断,在宋初参与建法立制、整顿吏治的各项行政工作,为赵宋的统一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跟着姓名学国学

铁血杨家将  鸿蒙无极武帝  万道长途  离婚我同意,现在哭有用?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风流山村野医  社恐超赞恋爱中  穷小子成仙记  大案疑案破不了,国家请我出山!  打造最强家族,我的子孙无敌了  我和竹马篡位了  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  原始征程  满级大佬在七零,主打不服就干  一天一亿抖币,我为什么还这么穷  我是虚构史学家  塑灵脉、炼神丹,拐个神尊当靠山!  开局觉醒大成圣体,诸国天骄全麻  从前文明开始的崩坏旅途  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热门小说推荐
嫡女惨死后,重回赐婚前,不嫁了

嫡女惨死后,重回赐婚前,不嫁了

关于嫡女惨死后,重回赐婚前,不嫁了疯批嫡女重生后,虐渣男斗庶妹嫁死对头,狗咬她她都要咬回去!上一世,相府嫡女颜云姝身负恶名,倾尽外祖家财力和权势,助大皇子许景烨得太子位得皇位。可登基当日,他却抄了她外祖满门,将她打入死牢,迎娶了她的庶妹颜书瑶。数月后,他亲自带着她的庶妹颜书瑶来到死牢,一壶毒酒将她活活灌死。死后她才发现,这个世界是一本书。她是书中恶毒女配,庶妹颜书瑶是穿书女主,手握预知未来的金手指肆意夺取她的气运,踩她上位。一朝重生,竟回到了圣上赐婚前,坚决不嫁了。但上一世那个处处和她作对的死对头,原本的皇位继承者,却成了她的这一世的准夫君。人人都道二皇子许景槐冷酷残暴不近女色,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心里只有她。...

七零军婚,丹修开始摆烂后多胎了

七零军婚,丹修开始摆烂后多胎了

关于七零军婚,丹修开始摆烂后多胎了渡劫失败,方舒年穿成70年代俏寡妇。上有婆婆偏爱,下有妹妹守护,还有丈夫的抚恤金养活,生活美滋滋。上辈子没日没夜都在炼丹,这辈子她只想摆烂。可小妹对她这么好,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她被人嘲笑?婆婆比她亲妈还亲,怎么能因为重病而死?村里的小胖妞,减肥之后竟然是个大美人?极品们都说萧家小媳妇儿长得漂亮肯定守不住,转头就要嫁给城里有钱老男人。都等着看萧家的笑话。可等啊等,小媳妇儿受上级表扬了,萧家越来越好了?方舒年以为自己终于要过上升官发财死丈夫的好日子了。结果丈夫回来了!只见他军装笔挺,虎虎生风的走到她面前,大夫,看没看见我媳妇儿?注文中不合理的地方均为私设!...

不死的我实在是太强了

不死的我实在是太强了

敌人一掌击中你的胸口,内脏破裂,你快死了,你身体瞬间恢复,并且变得更强了。你早晨起床,打了一遍七伤拳,五脏六腑皆伤,你又变强了。你吃下一株未知的毒草,剧毒攻心,你身体持续变强中。你跳下火山口,岩浆火毒瞬间将你置于死地,你又没死,你膨胀了,你觉得想死真的好难!白东临一切施加于我的伤害,只会让我变得更强!...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